在(zài )做中央台一个叫《对话》的节目的时候,他们请了两(liǎng )个,听名字像两兄弟,说话的路数是这(zhè )样的:一个开口就是——这个问题在××学上叫做××××,另外一个一开(kāi )口就是——这样的问题在国外是××××××,基本(běn )上每个说话没有半个钟头打不住,并且(qiě )两人有互相比谁的废话(huà )多的趋势。北京台一个名字我忘了的节目请了很多权(quán )威,这是我记忆比较深刻的节目,一些(xiē )平时看来很有风度的人在不知道我书皮颜色的情况下大谈我的文学水平,被(bèi )指出后露出无耻模样。
我上学的时候教(jiāo )师最厉害的一(yī )招是叫你的家长来一趟。我觉得这句话(huà )其实是很可笑的,首先(xiān )连个未成年人都教育不了居然要去教育成年人,而且(qiě )我觉得学生有这样那样的错误,学校和(hé )教师的责任应该大于家长和学生本人,有天大的事情打个电话就可以了,还(hái )要家长上班请假亲自来一趟,这就过分(fèn )了。一些家长(zhǎng )请假坐几个钟头的车过来以为自己孩子(zǐ )杀了人了,结果问下来(lái )是毛巾没挂好导致寝室扣分了。听到这样的事情,如(rú )果我是家长的话,我肯定先得把叫我来(lái )的那老师揍一顿,但是不行啊,第一,自己孩子还要混下去啊;第二,就算(suàn )豁出去了,办公室里也全是老师,人数(shù )上肯定吃亏。但是怒气一定要发泄,所以只能先把自(zì )己孩子揍一顿解解气了(le )。这样的话,其实叫你来一趟的目的就达到了。
一凡(fán )说:好了不跟你说了导演叫我了天安门(mén )边上。
黄昏时候我洗好澡,从寝室走到教室,然后周围陌生的同学个个一脸(liǎn )虚伪向你问三问四,并且大家装作很礼(lǐ )尚往来品德高(gāo )尚的样子,此时向他们借钱,保证掏得比路上碰上抢钱的还快(kuài )。
我最后一次见老夏是在医院里。当时我买去一袋苹(píng )果,老夏说,终于有人来看我了。在探(tàn )望过程中他多次表达了对我的感谢,表示如果以后还能混出来一定给我很多(duō )好处,最后还说出一句很让我感动的话(huà ):作家是不需(xū )要文凭的。我本以为他会说走私是不需要文凭的。
我说:不,比原来那个快多了,你看这钢圈,这轮胎,比原来的(de )大多了,你进去试试。
说完觉得自己很(hěn )矛盾,文学这样的东西太复杂,不畅销了人家说你写的东西没有人看,太畅(chàng )销了人家说看的人多的不是好东西,中(zhōng )国不在少数的作家专家学者希望我写的东西再也没人看,因为他们写的东西(xī )没有人看,并且有不在少数的研究人员觉得《三重门(mén )》是本垃圾,理由是像这样用人物对话(huà )来凑字数的学生小说儿童文学没有文学价值,虽然我的书往往几十页不出现(xiàn )一句人物对话,要对话起来也不超过五(wǔ )句话。因为我觉得人有的时候说话很没有意思。
中国的教育是比较失败的教(jiāo )育。而且我不觉得这样的失败可以归结在人口太多的(de )原因上,这就完全是推卸,不知道俄罗(luó )斯的经济衰退是不是人口太少的责任,或者美国的9·11事件的发生是否归罪于(yú )美国人口不多不少。中国这样的教育,别说一对夫妻只能生一个了,哪怕一个区只能生一个,我想依然是失败的。
而老夏没有目睹这样的惨状,认为大不了就是被车撞(zhuàng )死,而自己正在年轻的时候,所谓烈火(huǒ )青春,就是这样的。
請收藏我們的網(wǎng)站:www.sh-fengsheng.comCopyright ? 2009-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