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京时候的一天晚上(shàng ),接到(dào )一个电话,是一个外地的读者,说看了我的新书,觉得很退步,我说其实是我进步(bù )太多,小说就是生活,我在学校外面过了三年的生活,而你们的变化可能仅仅是从高一变成了高(gāo )三,偶(ǒu )像从张信哲变成了F4而已,所以根本不在一个欣赏的层次上。我总不能每本书都上学啊几班(bān )啊的,我写东西只能考虑到我的兴趣而不能考虑到你们的兴趣。这是一种风格。
至于老夏(xià )以后如(rú )何一跃成为作家(jiā )而且还是一个乡土作家,我始终无法知道。
当年夏天,我回到北京。我所(suǒ )寻找的(de )从没有出现过。 -
到了北京以后我打算就地找工作,但这个想法很快又就地放弃。
我上海住(zhù )的地方(fāng )到我父母这里经过一条国道,这条国道常年大修,每次修路一般都要死掉几个人。但是这(zhè )条路却从来不见平整过。这里不是批评修路的人,他们非常勤奋,每次看见他们总是忙得(dé )大汗淋(lín )漓。就是不知道他们在忙什么而已。
他们会说:我去新西兰主要是因为那里的空气好。
中(zhōng )国的教(jiāo )育是比较失败的教育。而且我不觉得这样的失败可以归结在人口太多的原因上,这(zhè )就完全(quán )是推卸,不知道俄罗斯的经济衰退是不是人口太少的责任,或者美国的9·11事件的发生是否(fǒu )归罪于(yú )美国人口不多不少。中国这样的教育,别说一对夫妻只能生一个了,哪怕一个区只能生一(yī )个,我(wǒ )想依然是失败的。
这首诗写好以后,整个学院不论爱好文学还是不爱好文学的全部(bù )大跌眼(yǎn )镜,半天才弄明白,原来那傻×是写儿歌的,第一首是他的儿歌处女作,因为没有经验,所以没(méi )写好,不太押韵,一直到现在这首,终于像个儿歌了。
而这样的环境最适合培养诗人。很(hěn )多中文(wén )系的家伙发现写小说太长,没有前途,还是写诗比较符合国情,于是在校刊上出现(xiàn )很多让(ràng )人昏厥的诗歌,其中有一首被大家传为美谈,诗的具体内容是:
請收藏我們的網(wǎng)站:www.sh-fengsheng.comCopyright ? 2009-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