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北京时候的一天晚上,接到一个电话,是一个外地的读者,说看了我的新书,觉得很退步(bù ),我说其实(shí )是我进步太(tài )多,小说就是生活,我在学校外面过了三年的生活,而你们的变化可能仅仅是从高一变成了高三,偶像从张信哲变成了F4而已(yǐ ),所以根本(běn )不在一个欣(xīn )赏的层次上。我总不能每本书都上学啊几班啊的,我写东西只能考虑到我的兴趣而不能考虑到你们的兴趣。这是(shì )一种风格。
到了上海以(yǐ )后我们终于体会到有钱的好处,租有空调的公寓,出入各种酒吧,看国际车展,并自豪地指着一部RX-7说:我能买它一个尾翼。与此同时我(wǒ )们对钱的欲(yù )望逐渐膨胀,一凡指着一部奥迪TT的跑车自言自语:这车真胖,像个马桶似的。
而老夏没有目睹这样的惨状,认为(wéi )大不了就是(shì )被车撞死,而自己正在年轻的时候,所谓烈火青春,就是这样的。
之间我给他打过三次电话,这人都没有接,一直到有一次(cì )我为了写一(yī )些关于警察(chá )的东西,所(suǒ )以在和徐汇区公安局一个大人物一起吃饭的时候一凡打了我一个,他和我寒暄了一阵然后说:有个事不知道你能(néng )不能帮个忙(máng ),我驾照给(gěi )扣在徐汇区了,估计得扣一段时间,你能不能想个什么办法或者有什么朋友可以帮我搞出来?
路上我疑惑的是为什(shí )么一样的艺(yì )术,人家可(kě )以卖艺,而我写作却想卖也卖不了,人家往路边一坐唱几首歌就是穷困的艺术家,而我往路边一坐就是乞丐。答案是:他所(suǒ )学的东西不(bú )是每个人都(dōu )会的,而我所会的东西是每个人不用学都会的。
第二是善于打小范围的配合。往往是三个互相认识的哥儿们,站(zhàn )在方圆五米(mǐ )的一个范围(wéi )里面,你传我我传他半天,其他七个人全部在旁边观赏,然后对方逼近了,有一个哥儿们(这个哥儿们往往是站得最靠近自家(jiā )大门的)支撑(chēng )不住,突然(rán )想起来要扩大战线,于是马上醒悟,抡起一脚,出界。
在抗击**的时候,有的航空公司推出了教师和医护人员机票(piào )打六折的优(yōu )惠措施,这(zhè )让人十分疑惑。感觉好像是护士不够用年轻女老师全上前线了。但是,我实在看不到老师除了教大家勤洗手以外有什么和**扯(chě )上关系的。那我是清洁(jié )工坐飞机能不能打六折?
这首诗写好以后,整个学院不论爱好文学还是不爱好文学的全部大跌眼镜,半天才弄明(míng )白,原来那(nà )傻×是写儿(ér )歌的,第一首是他的儿歌处女作,因为没有经验,所以没写好,不太押韵,一直到现在这首,终于像个儿歌了。
老夏马上用(yòng )北京话说:你丫危急时(shí )刻说话还挺押韵。
請收藏我們的網(wǎng)站:www.sh-fengsheng.comCopyright ? 2009-2025